•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企业视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社会热点 » 正文

    沪在线新经济:危中寻机推产业升级 无人工厂助创新智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3 10:13:19    浏览次数:231
    导读

      只需要在液晶屏幕上点几下,一条原本需要24名员工的生产线就可以自行运转,效率更高的同时还不会出错。疫情期间上海一家无人

      只需要在液晶屏幕上点几下,一条原本需要24名员工的生产线就可以自行运转,效率更高的同时还不会出错。疫情期间上海一家无人工厂,通过远程技术、智能设备、精细管理等手段在防疫同时实现了高效生产。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下,上海很多提前布局工业4.0,转型无人化的“智能工厂”展现了独特的优势。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近期也印发了《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提出打造标杆性无人工厂,加快高端装备、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钢铁化工等行业智能化转型。

      无人工厂的建设将带来什么?艾媒咨询首席执行官张毅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无人工厂其实是对无人工厂背后需要的软件、硬件、智能设备等方方面面产业的推动,“人才聚集、长三角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加上政策的引导,让上海在发展无人工厂方面具有非常好的资源。”

      2013年就开始建设智能工厂的开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玻璃钢桶压力容器、控制阀等多个核心部件生产车间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并打通了所有生产线与仓储之间的连接,在产品运输端实现了完全无人化,这也是开能集团在疫情期间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开能集团2013年开始无人化转型,在维持员工人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智能化建设将生产效率提升了近5倍。开能集团副董事长瞿亚明表示,建立无人化、智能化工厂并不是简单地响应国家政策,而是对企业未来的思考,“我们很早就认识到,只有主动脱离舒适区,放弃人口红利才能在未来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

      工厂的无人化,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成本的控制,更是企业规模化生产前提。但无人工厂建设并不是简单的硬件堆砌,背后涉及到工厂一系列的智能化、数据化以及精益管理。

      在乔山健身器材(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楷向中新社记者展示了工厂上百台智能设备以及背后一系列精确的数据管理,李永楷表示,目前工厂的生产策略都是围绕着智能化跟数据化来处理,“通过云端数据,公司负责人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工厂的运行情况。”

      “我们在智能化工厂建设上,发现投入得越多,可以提升改进的地方也越多。”瞿亚明直言,之前公司走了不少弯路,大家总以为买机器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最后才认识到数字化工厂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员工效率、生产不良率、原料存放时间……生产方方面面数据都非常重要,管控越精细效率就越高。

      标杆性无人工厂的建设,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张毅指出,对于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资金缺乏、技术匮乏等原因导致试错成本太高,如果没有成功的无人工厂案例,很难让他们跟进,只有设立一批标杆性企业,让中小企业有一个参考的目标,才能推动行业的无人化。

      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制造业已基本完成从自动化到数字化的转型,已初步具备无人工厂建设条件。目前,上海在汽车、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已建成国家级智能工厂14个、市级智能工厂80个,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500余家,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最高提高3.8倍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左右。

      开能集团的无人工厂只是上海众多工厂中的一个缩影——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从制造升级为“智”造,向数字化、无人化、高效化稳步发展。(中新社上海4月22日电 (周卓傲))

     
    (文/小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凡注明来源非企业视窗的资讯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信息资源共享,并不代表企业视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service@edcn.net,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企业视窗 版权所有 企业云服务的好伙伴及实用的B2B电子商务平台 
    在线客服QQ:1743542898 客户服务邮箱:service@edcn.net
    本站为供求信息交流平台,不涉及在线买卖;本站部分信息由注册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企业视窗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沪ICP备050090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