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企业视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雅虎的黯然谢幕 足可让中国的同行们警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25 09:26:09    浏览次数:167
    导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创造互联网神话的雅虎(Yahoo)走向落幕,令人唏嘘感慨之余,足可形成许多商业镜鉴。三个月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创造互联网神话的雅虎(Yahoo)走向落幕,令人唏嘘感慨之余,足可形成许多商业镜鉴。
     
     
    三个月前,雅虎宣布出售核心资产,意味着雅虎开始正式谢幕。而据最新消息,对雅虎核心业务的竞购近日已经接近尾声。雅虎的核心资产包括雅虎财经、雅虎邮箱、雅虎新闻、雅虎所持的房地产以及专利等。关于这些资产的价值,媒体报道从30亿美元至60亿美元不等,与雅虎持有的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股份相比都微不足道。换言之,雅虎近乎空壳。对比其2000年巅峰期曾经超越1300亿美元市值的辉煌,恍如隔世。
     
    国人的互联网商业启蒙,许多人是从雅虎的传奇故事开始的。Yahoo成立于1995年,它在互联网行业首创出商业模式(信息免费而通过广告赚钱)。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成就斐然,Yahoo门户、Yahoo邮件等都广受欢迎。雅虎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诸如早期起步学习雅虎的搜狐、后来成了雅虎投资对象的阿里巴巴、从雅虎走出来创业的周鸿祎,还有众多二三线互联网公司,都曾经奉雅虎为宗师,从它那里汲取了经验和启示。
     
    然而在互联网这个极速变动的行业,创新和进步是永恒的主题。不能适应互联网行业生态变化的,都将被无情淘汰。雅虎虽然是身处互联网技术进步风口浪尖的行业,但是用经典的管理和商业原则衡量,依然可以分析出雅虎败走麦城的原因。
     
    雅虎定位模糊,方向迷失。创始人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并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形成灵魂作用——因此,与其他互联网巨头不同,雅虎没有清晰的价值观。雅虎21年换了7任CEO,这七人中最长的任期六年,短的仅四个月,他们的思路和重点各不相同。
     
    雅虎也未能投入火力主攻技术创新。杨致远曾正确地预言,在电商之外,社区、内容、搜索、个性化,是未来互联网的四个战略核心,但雅虎却没有在技术上攻克其中任何一个堡垒。
     
    商业化是雅虎起家早期的特长,但是唯利润论的追求,使得雅虎因小失大。在和谷歌、微软的协议中,雅虎看重的都是搜索广告营收的主要分成,而把更重要的搜索领域的核心市场、技术人才和更加宝贵的用户数据拱手相让。雅虎表现出浓厚的取巧性格(如一再借用对手的搜索技术而不自己开发),相比之下,早期模仿雅虎的搜狐公司,一直坚持技术路线,到现在也还活得比较稳健,2016年第一季度的最新数据显示,搜狐的业绩大幅上涨,其中重要来源就是自主开发的搜狗搜索引擎。
     
    雅虎大体上预见到了未来的趋势,并因此做过许多方向正确的投资和并购,例如收购阿里巴巴40%的股权、投资日本雅虎等,并曾经想收购Facebook。但是雅虎的并购项目往往管理不善,最后彻底沦为败局,例如图片社区Flickr、博客平台Tumblr、搜索引擎Inktomi、付费点击业务模式发明者Overture等等。并购后管理,本来是一个很传统的管理学命题。雅虎似乎并不重视管理,例如组织架构长期饱受批评,却难见改革铁腕。
     
    在一个技术变化快速的行业里,行业环境和产品服务也在快速变化,企业要踏准节奏,踏浪而行,确实相当不易,像IBM这样能够踏准几个浪潮的近乎凤毛麟角。也正因如此,互联网企业普遍“短命”,一个商业模式不可能永久有效。只有不断创新、自我更化乃至自我颠覆,才是互联网行业的生存之魂。
     
    雅虎曾经走在中国互联网前面一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们也即将进入雅虎的年龄段。雅虎谢幕,足可让中国的同行们警醒,而且这种警醒意义不仅限于互联网行业。 
     
    (文/小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免责声明
    • 
    凡注明来源非企业视窗的资讯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信息资源共享,并不代表企业视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service@edcn.net,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企业视窗 版权所有 企业云服务的好伙伴及实用的B2B电子商务平台 
    在线客服QQ:1743542898 客户服务邮箱:service@edcn.net
    本站为供求信息交流平台,不涉及在线买卖;本站部分信息由注册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企业视窗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沪ICP备05009025号-1